浙江省土地信息中心有限公司
Zhejiang Land Information Center Co., Ltd
2008年9月3日(星期三)14时,测绘局、地震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介绍汶川地震对地震周边地区及青藏板块地形的影响。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政府网 袁喆 摄)
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维森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
中国地震局江在森研究员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主持人 闵宜仁]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由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介绍汶川地震对地震周边地区及青藏板块地形的影响。 [2008-09-03 14:08:53]
[闵宜仁]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维森,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中国地震局江在森研究员。在此,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请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通报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工作过程和结论。 [2008-09-03 14:10:17]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 李维森]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地震波及了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域,而且震感明显。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的地表运动以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2008-09-03 14:11:29]
[李维森]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准确掌握地震对震区及周边地区和青藏板块地形变化的影响,准确掌握地震对国家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国家地震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于2008年5月下旬至7月中旬,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为了科学实施监测分析工作,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组织专家对监测范围、监测手段、资料情况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详细的监测工作方案。 [2008-09-03 14:11:58]
[李维森]本次监测的重点区域是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及周边地区。同时,鉴于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的机理,也部署安排了对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监测,以获取青藏高原震后运动趋势。本次监测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重力测量等测绘高新技术,对重点监测地区国家卫星大地控制网点进行重新测量,与以往测量成果的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布在全国的国家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地震前后期数据分析,最终确定地震所引起的地形变化。 [2008-09-03 14:12:00]
[李维森]5月下旬,两局组织了近百个专家技术组,开展野外监测工作。 在青藏板块监测过程中,施测了五道梁、安多、当雄、日喀则、拉孜、定日、珠峰地区等多个GPS点,并在由拉萨至珠峰北测量路线沿途加测了重力点。通过将这些监测数据与1995年、2000年、2005年开展的三期青藏高原地形变化监测观测数据比对,分析汶川地震对青藏高原的影响。 在龙门山断裂带以及陕西南部、甘肃陇南等地区,专家技术组监测了100多个GPS点。与此同时,收集了上述点位2005年至本次地震前的测量数据,以及全国范围的28个国家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在汶川地震前后各10天的监测数据。 [2008-09-03 14:13:47]
[李维森]技术专家组采用Gamit/Globk数据处理软件,利用IGS精密星历、全球IGS跟踪站及我国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点坐标和速度场信息,通过对地震前后的观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形成监测结果。7月11日,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专家评审会,由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和国家测绘局陈俊勇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院士、中科院测地所许厚泽院士等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评审通过了监测分析结果。评审专家一致认为监测分析工作严谨、科学、可靠,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汶川地震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2008-09-03 14:14:26]
[李维森]8月22日,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联合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上报了“关于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的报告”。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联合发布公告,向全社会公布有关结果。下面,宣读公告主要内容: [2008-09-03 14:16:04]
[李维森]一、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区域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达238厘米,沉降量达到70厘米,隆起量达30厘米。 [2008-09-03 14:15:59]
[李维森]二、龙门山断裂带西侧块体向东偏南运动,位移达20-70厘米;东侧块体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238厘米。东侧块体下沉达30-70厘米。 [2008-09-03 14:17:07]
[李维森]三、陕西南部区域向西北方向运动,最大位移量达4厘米;甘肃陇南区域向东北运动,最大位移量达5厘米。 [2008-09-03 14:17:27]
[李维森]四、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监测点向西偏南运动,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为2-3厘米。 [2008-09-03 14:16:58]
[李维森]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灾区地形造成了较大影响,但对灾区以外地区的地形影响不大;灾区范围的测绘基础设施毁损严重,但灾区以外则影响较小。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公众及媒体等,对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众说纷纭,有媒体报道:“12日的错动使当地地壳抬升九公尺,喜马拉雅山长高好几公尺”。这种关于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数米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2008-09-03 14:18:19]
[李维森]借这个机会,简单通报一个情况。目前,国家测绘局已经建成了灾区临时应急测绘基准,已经能够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应急测绘基准服务。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家测绘局还将用两年时间全面恢复和建设地震灾区高精度测绘基准体系,测制灾区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建立灾区地理信息系统,为灾后重建和灾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测绘保障服务。谢谢大家! [2008-09-03 14:18:51]
[闵宜仁]接下来,请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介绍有关情况。 [2008-09-03 14:19:38]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 阴朝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刚才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同志代表国家测绘局和中国地震局公布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的研究结果,科学地揭示了汶川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特征,为灾区恢复重建、地球科学研究、国家大地基准框架的维护等方面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我代表中国地震局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战斗在第一线的测绘人员;向为此次结果付出辛勤劳动的科学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2008-09-03 14:19:29]
[阴朝民]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测绘基准基础设施的建设,九五期间,在国家发改委的帮助下,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共同建设了国家地壳观测网络,通过观测网络的监测与运行,获取了中国大陆地震地壳运动的基本态势,为分析地震引起的地形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准和背景。 [2008-09-03 14:26:01]
[阴朝民]汶川地震以后,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测绘局组织了200余人的观测队赶赴灾区,冒着余震和次生灾害的危险,历时一个多月,对震区已有的监测点进行了复测,获得了第一手的观测资料。通过两局测绘人员、分析人员夜以继日的分析论证获取了此次结论,此次结果对后续工作有重要意义。 [2008-09-03 14:26:23]
[阴朝民]一是明确了结论。通过直接观测的资料,给出了汶川地震前后震区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变化的基本情况,使我们对这次地震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有了客观的、科学的认识。 [2008-09-03 14:28:17]
[阴朝民]二是提供了基准。地震引发了地形的变化,在该地区的大地控制点坐标也发生了变化,如果继续沿用震前的点位坐标,势必使灾后的重建和实施等工作产生地理坐标的偏差,通过大地控制点坐标的调整,对恢复重建提供了精确的地标服务。 [2008-09-03 14:30:00]
[阴朝民]三是这次测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地震烈度分布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约束条件,使科学家能进一步对地震引发的自然现象以及机理进行探索。 [2008-09-03 14:30:27]
[阴朝民]目前,中国地震局正在灾区部署50余个连续GPS观测站,同时展开了第二次复测工作,进一步把握震后地壳运动的状态。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测绘局将深入加强合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2008-09-03 14:30:14]
[闵宜仁]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请各位领导专家回答。 [2008-09-03 14:31:14]
[北京青年报记者]这次三期青藏高原地形通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来分析汶川地震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影响?这次监测结果出来以后,整个地壳运动在这样一个区域里地震活动的频繁规律是怎样的? [2008-09-03 14:35:32]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 江在森]从测绘技术角度来讲,GPS观测点的位置,这个是严格的,每个点公布出来。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是随着地震破裂带有一个衰减的特征,越靠近破裂带,地形变化越大。在破裂带的地方有几米的上升,它是在破裂带上用尺子量出来的。现在我们公布的测绘结果,就是在龙门山破裂带的西北盘诞生了两盘,GPS点离破裂带最近的点也有30公里,这是一个事实。另外,影响是衰减的,是一个幂函数关系,衰减几百公里以后,差不多就在GPS的观测之内。对青藏高原的影响,从地形变化来讲还是逐步的影响,不会造成整个青藏高原,比如有的说喜马拉雅山受地震影响都抬升了,应该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对地形的影响是局部的。 [2008-09-03 14:36:21]
[江在森]另外还有浅表影响和地壳运动块体的影响,它跟深度也有关系,这是比较复杂的影响。但是对地形变化的影响是衰减的。现在公布的数据东南盘的量比西北盘要大,成都平原的量比龙门山量要大。实际上它的主动盘是龙门山那边,实际上应该是西北盘,就是龙门山量更大一点。2000年昆仑山口发生8.1级地震,差不多在青藏高原中心的地方,地震最重要的影响是应变释放,因为那个破裂带比这个还长,破裂带超过400公里。这次地震直接影响也是应变释放,会引起一种调整,伴随这种调整会有一些相应的地震活动。但是也不能说因为这个地震马上引起关联的大地震,这些都需要做工作才能去分析。 [2008-09-03 14:39:08]
[江在森]从目前来讲,人类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从大地震的发生,应该说对青藏高原会有一些应变释放,随后就会引起一些调整,这些过程有可能激发出来一些地震,真正的动力源是印度板块碰撞,如果是从深部的一些地震活动,这个它是一个释放,释放就会引起一些调整。 [2008-09-03 14:41:41]
[北京青年报记者]攀枝花地震是调整的结果是吗? [2008-09-03 14:42:13]
[江在森]8级地震发生以后,一般在三个月之内会有一些关联的地方,它会激发出来一些地震。 [2008-09-03 14:42:16]
[科技日报记者]本次公布的结果精确到了厘米,请问在监测过程中采用了哪些高新技术?怎么保证这个精度的精确性? [2008-09-03 14:42:49]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俊勇]我们这次主要采用GPS观测和它的一些数据处理技术。一般观测点就是观测三天三夜,震前差不多也是这样一个时间,震后也是用三天三夜观测的时间来保证它的观测精度。个别点,比如在震中有些余震的地方,有些点老测不好,测到一半稍微震一下,前面的结果就不行了。有几个点观测了十几次,用观测时间来保证观测的精度。第二,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了两个技术,一个是GPS连续运行站,就是昼夜连续运行,这个站在震前已经布上了,有的已经布置好几年了,就是不分昼夜每天观测,这些点的精度就非常高。当然它不是在震中,比如在西安、拉萨、昆明等。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联合建设了28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连续运行站,这就保证精度非常高,对点的坐标和该点的移动都非常精确。在处理的时候,除了国内的站点,我们还用了国外邻国的站点,比如东边有两个站,韩国和关岛。西边也有两个站,巴林中亚那边。北边一个站,南边一个站,一共是六个站。 [2008-09-03 14:50:14]
[陈俊勇]在28个站里选择接近震中的部分,包括地壳变动比较激烈的地方或者是余震比较多的地方,我们在周围选了6个国内的站点,大概是12个站作为基准,这些站包括坐标以及坐标移动的速度也是知道的。这是数据处理的一个根据,所以非常精确。第二,用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精确到厘米还是不成问题的。 [2008-09-03 14:50:52]
[记者]现在公布的结果,珠峰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2—3厘米,那珠峰的高程会不会有所改变?如果有改变,需要再进行测量还是进行简单的加减?请问阴局长,汶川大地震已经接近4个月,近期西南地区地震比较多,到底是余震还是其他的震源? [2008-09-03 14:54:25]
[李维森]青藏板块为什么和龙门山一起监测,一方面是媒体说这块影响比较大,还有就是和它的运动也有关系,所以我们这次对青藏板块也进行了一些监测。这块监测的量和龙门山地区相比,量还是少的。监测出来,公布的数据是发生了2—3厘米的变化,这个变化倒不是珠峰顶上的,如果到珠峰顶上测一次高程,难度还是很大的。这点变化和我们公布的珠峰数据,应该说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小的,不影响珠峰现在这个数据的继续使用,目前暂时不考虑再次对珠峰进行观测,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作为科学研究再对珠峰进行观测。但是这次地震以后,再对珠峰进行一次测量高程,我觉得必要性不是很大。 [2008-09-03 14:54:52]
[阴朝民]现在地震发生比较多有什么原因?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汶川8级地震发生以后,从我们多年总结研究的经验来讲,这么大的地震发生以后,在全国范围内会存在一些调整,会发生一些地震,所以最近我们感觉震区以外的一些地区,包括西藏、新疆以及四川与云南交界的地方发生一些地震。按照统计规律,每年我们国家发生5级以上地震是18次左右。到目前为止,除汶川地震强余震以外,现在中国大陆已经发生了21次5级以上地震,从目前情况来说,整个地震数量超过平均水平,相对来说强一些。第二,最近地震发生这些区域在我们国家都是地震多发地区,包括新疆、西藏、云南,是我们国家地震多发的一些省市,从本身来讲,这些地方也会发生一些地震。 [2008-09-03 14:58:34]
[人民日报记者]请问李局长,这次汶川地震中测绘部门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应急保障方面。这次地震给测绘基础设施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特别是在地震灾区,能不能说说测绘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重建需要做哪些工作?在今后类似于这样大的地震方面,在测绘能力保障方面还有什么考虑?请问阴局长,根据监测状态,现在地壳的活跃程度和汶川地震有什么变化?地震台网损失情况能否通报一下。 [2008-09-03 14:59:24]
[李维森]这次地震发生以后,根据监测数据反映出来,震区的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基本上不能用了,大家感觉数据不是很大,也就是从几十厘米到两米多,但是对测绘,坐标或者高精度的控制点是非常重要的,对测绘基础设施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马上要灾后重建,测绘要先行。为了满足灾后重建需要和及时为灾后重建提供保障,我们采取两步走的方式。一是建立临时应急测绘基准,监测数据出来以后,很快调动各方的力量,甚至是调动一些企业的力量,因为企业对灾区都很关注,有些企业慷慨解囊。建立了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这也是大地基准比较先进的技术,大概布置了20多个,间隔在30公里左右,目前正在开始启用,可以快速获取灾区平面的位置。 [2008-09-03 15:05:28]
[李维森]同时根据重力数据和一些相关数据,快速进行了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可以用GPS获取这个地区的高程。这个测试是临时的,在一个月时间内,这两套系统已经建成了。水准面精化的结果经过专家评审,精度还是很高的,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定位,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的测图。这套系统是应急的,因为要建立比较稳固的运行站,选址和周围设施的建设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这是临时应急的,在两年内会为灾后重建发挥作用。据我们了解,这次灾后重建,中央调动了全部的力量,现在很多支援灾区的省,测绘队伍已经先行了,我们这个运行站能够为他们实施测量提供准确的数据,这是我们的第一步。 [2008-09-03 15:07:15]
[李维森]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规划的要求,我们快速制作了一批影像地图,特别是现在技术提高以后,集成化的处理,我们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测制了1:5000和1:2000或者说1米分辨率的影像图,绝大多数已经完成,在规划和灾后重建已经发挥作用。但这些还远远满足不了今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的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求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恢复大地基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2008-09-03 15:10:39]
[李维森]国家测绘局整体的考虑是,力争在2008年底前,获取到全部灾区范围的灾后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建成灾区应急测绘基准体系,完成灾区系列影像地图制作,实施灾区城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建立地震灾情监测与评估地理信息系统,为恢复重建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测绘保障。到2010年,再次获取全部灾区范围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建成灾区新一代测绘基准基础设施,测制完成灾区1∶50000、1∶10000、1∶2000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正射影像图,建设和更新灾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全面满足灾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基础测绘保障服务的要求。 [2008-09-03 15:11:21]
[李维森]与此同时,国家测绘局将着力提高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加快应急测绘保障队伍建设,加强全国应急测绘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加大对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快建设多种导航卫星综合应用与服务系统、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应用系统和先进航空遥感平台,显著提升遥感影像应急保障能力;全力配合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建成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在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008-09-03 15:12:52]
[阴朝民]地震发生以后,余震还比较多。到目前为止,6级以上的强余震已经发生了8次,5级以上发生了30多次,4级以上200多次。但是这么大的地震发生以后,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研究的结果,整个余震的趋势会呈现有起伏的衰减,会不同程度的发生一些强的余震,持续时间也与余震的强度有关系。一些强的余震还会发生,我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小一点的余震或者更小的余震,会持续更长的一些时间。唐山地震是7.8级,它的余震几年以后一直有。关于这次地震对台网的损失,在一些重震区,台站已经摧毁了,周边地区的仪器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坏。为了加强监测,我们添加了一批流动监测仪器来弥补台网损失。另外在震区,对损坏的仪器我们都及时进行了更换,保证正常运转,对一些受到损失的台站采取了一些临时措施,保证这个地区的监测能力,应该说现在比震前更强一些。 [2008-09-03 15:14:18]
[南方周末记者]第一,请问李局长,在材料中提到青藏高原的珠峰地区垂直位移2—3厘米,是否意味着珠峰可能升高2—3厘米,或者说这个位移对珠峰是否升高没有影响?第二,我记得在8月11号的时候,国务院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反思和总结会议,地震局对这次反思和总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2008-09-03 15:18:56]
[陈俊勇]我举个例子,比如杯子举起来是可以离地的,但是珠峰是连着青藏板块的。珠峰有没有升高,一定与周边地区相关,但是珠峰升高应该比青藏高原快。国外或者台湾一些报纸说青藏高原抬高了几米,珠峰抬高了七八米,作为设想是可以的。我们为了快速的证实到底珠峰或者周围地区的升降情况,我们从基准点布置了10个点,从西藏东北部一直测过来,测到珠峰脚下,北坡布置了5个点。在珠峰脚下5点的测试结果是这样,与2005年相比,地震以后,它往西南方向大概有两三公分的变化,高程大概也有两三公分的变化,就是说变化不大。由此推测,珠峰也会有些位移,也会有些变化,但变化量不会超过厘米级。 [2008-09-03 15:27:30]
[阴朝民]汶川8级地震后,科学反思和总结非常重要。这次地震发生以后,我国甚至全球对地震都高度关注。地震发生以后,中国地震局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现在将近有四五百人的科学考察队伍,在现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地震进行科学考察。另外,在科考的基础上,对这次地震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反思。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也专门成立了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 [2008-09-03 15:36:53]
[新华社记者]刚才几位专家谈到从汶川大地震以后发生诸多次地震都是在地震活跃地带发生的。在非地震活跃地带生活的人们应该持什么态度?是应该高枕无忧还是居安思危? [2008-09-03 15:37:31]
[阴朝民]大家都很关心地震问题,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西部地区地震发生较多,在东部地区也有地震发生。地震的分布与各个地区的构造情况有关。非地震多发区的人们也不能说高枕无忧,应该科学对待它。从地震系统来讲,我们一直讲两手抓,一手抓汶川震区余震监测不放,另一手是对全国各地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应该科学对待。 [2008-09-03 15:37:05]
电话:0571-87223104
传真:0571-87223360
E-mail:zjtudi@zjlandinfo.sina.net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633-6德源南楼309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