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加快建设速度。力争2015年全面建成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有条件的县及县级市建设成就显著,并实现整个市域的贯通覆盖,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让全社会充分共享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成果。
二是积极推动数字城市应用领域和服务范围的拓展,实现市域内与地理信息相关的部门全面有效作用,较大提高其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确保数字城市建得起,用得上、用得好,并将着力推进面向公众的社会化服务。
三是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向智慧城市发展,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推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实践与应用,逐步实现对城市的动态监测和智能化管理及智能化运行,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提升。
记者:现阶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计划如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李维森:智慧城市是在时空信息支撑下,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人类知识物化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和发展等各项活动中,形成不依赖人或少依赖人的智能化专题,以及按需优化组合,相互之间的有机协同。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两者都是城市信息化的具体表现。
数字城市是把各类、各行业、各领域的成果、数据、信息等数字化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集成、整合、运行和服务,是数字化再现现实世界。
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已建成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时空信息数据库和时空信息云平台在内容、功能和效能上的新增或扩充,在简单量变的同时,至少在以下方面取得质的突破:一是实时性要强。实时定位、空间物联感知、无线射频等技术为集成实时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地理信息在时间维度上得以连续。二是移动性要大。随着无线网络、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进入移动办公的时代,希望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掌控权限范围内的任何事情。三是体验性要好。地理信息应用不再是专业测绘人员的专属,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生活中,精细三维、全景影像、视角三维等一批体验性较好的产品,更易被普通人所接受。四是可控性要高。系统不再拘泥于一般的查询、统计、分析,而要深度地挖掘知识,支撑科学决策,反作用于真实世界。五是自主性要多。普通用户只需发出请求,系统能够科学准确地提取,并自动地汇聚分布在各网络节点上的数据、软件、网络等资源,在知识的驱动下实现智能组合,按需提供服务。
现阶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继续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确保2015年前完成全国所有地级市和有条件县级市数字城市建设的同时,根据自身的职责,着手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出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技术指南”,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好、数据条件完备、长效机制健全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试点主要内容包括:在已建成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通过丰富多时相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全景影像、点云等新型产品数据,针对实体化对象数据添加时间属性,构建时空信息数据库;在完善权威、唯一、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础上,新增按需提供的个性化平台,扩充物联网感知设备接口,增强时空分析功能;在改造原有支撑环境的基础上,建设能够寄存、计算和分析,具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在上述条件支撑下,选择交通、城管、应急、旅游和公众等领域开展具有智能性的应用示范。